請各位使用左方之工具列上的上載文件連結上載習作相關的相片
新傳系《常用字讀音表》
出自香港新聞網 - 樹仁新傳系學生實習習作
[《常用字讀音表》可於 ILN—XJOUR-Year 1-4(09/10)—Resources 下載。]
常用字讀音表
2008年3月
凡 例
1. 為統一和規範新傳系實習新聞網站「說‧在線」和網上電台的廣州話讀音,新傳系編寫本讀音表。
2. 本讀音表選取了118個出現異讀的常用字,按筆畫排序,列出建議讀音。
3. 本讀音表對每個字(詞)只列出一種建議讀音。不同義項的其他讀音,獨立列出。同一個字,與其他字組成另一個詞語時出現「變調」,亦獨立列出,並作註明。字音的俗讀,為大多數人接受者,會列為建議讀音,在「註釋」中註明。
4. 與「建議讀音」不同的字典注音,或普遍流行的其他讀音,在「不建議的讀音」一欄列出,並標示為「又讀」或「俗讀」。「誤讀」是指把甲字讀成乙字,這種現象通常由誤讀字的邊傍引起。
5. 「約定俗成」是本讀音表選取建議讀音的主要原則。正如明代陳第(1541—1617)在《毛詩古音考‧序》中說:「時有古今,地有南北,字有更革,音有轉移,亦勢所必至。」(轉引自《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‧前言》,羅忼烈、單周堯)
6. 本讀音表編寫時,參考了一些常用字典。選取建議讀音時,主要參考以下兩種字典(字表):
(1) 《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》(1992年修訂本),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,香港教育署出版,1992年(收字4,761個);
(2) 《廣州話正音字典》(修訂版),詹伯慧主編,廣東人民出版社,2004年出版。
7. 本讀音表的簡稱:
《常》即《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》;
《廣》即《廣州話正音字典》;
「又」即又讀;
「變」即變調;
「俗」即俗讀;
「誤」即誤讀;
「方」即廣東方言。
8. 本讀音表採用的注音音標與《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》及《廣州話正音字典》相同,即以國際音標注音,並限定在26個拉丁字母範圍之內,聲調的標示也與上述二書相同(見附件)。
[注:本讀音表列出的讀音,並非該字的「正音」或「正讀」。各同學在新聞機構實習或工作時,應以機構規定的讀音為準。]
本讀音表版權,屬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