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各位先登陸 (studentID,Moodle 密碼登陸),後編輯
請各位使用左方之工具列上的
上載文件
連結上載習作相關的相片
原始碼
出自香港新聞網 - 樹仁新傳系學生實習習作
周顯:傳媒寫者貴自重-新媒體挑戰重重
的原始碼
跳轉到:
導航
,
搜尋
根據以下的原因,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:
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:
用戶
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。
{| width="400" border="0" |- | bgcolor="lightyellow" | <div align="right">記者/唐溥晨</div> |- | <div align="justify"> </div><br> 普普藝術大師安迪華荷(Andy Warhol)曾言:「在未來,每人也可成名十五分鐘。」在保衛皇后、菜園、圍堵立法會等社運事件中,個體是參與者,也是發佈者。隨著社交網站如微博、博客、facebook及網上小說等新媒體如雨後春筍般冒起,新舊融合,備受挑戰。知名時事評論員兼暢銷小說作家周顯出席某大學講座,在回應傳統媒體與文壇,在內容與形式所面臨的黃昏時指:「傳媒本質,任載體流轉,也不會式微。因無論在任何國度,是運行共產或社會主義,也總有富商為了權力而介入投資,爭奪傳媒的控制權。」新聞、發佈的獨立精神,才是傳播者、寫者所爭之朝夕。<br><br> '''傳媒質素需自持'''<br> 多年前,周顯預備返加拿大發展,《新報》總編因社論主筆告假兩星期而主動邀稿,由周顯暫時代筆。及後,主編發現他比以往主筆寫得更好,故聘他取而代之。前車可鑑,周顯故絕不請假。因他從危中領悟:「做得好,有人看到;做得不好,別人也會知道,而且很快會被人取代。」他引申作為傳媒工作者,薪酬待遇不高,但須具理想、自我要求,勵志自強。「新一代知識份子,如未受社會科學、經濟、金融訓練,在撰寫報導或評論時,難以得心應手。」又批評現時社評「過份冰冷,缺乏感情」,大多報章「偏政治化,立場鮮明,需戰兢照顧行內的不成文規定,如履薄冰。相反,《新報》自由度較大,『無欲則剛』,故能敢言,貫徹新聞公平、獨立精神。」<br><br> '''互聯網侵蝕新聞'''<br> 他續指,今日新聞發佈受互聯網「一人架構」侵蝕嚴重。「50年代,金庸憑小報出身,報章洗練風格,在成為大報後,才得以建立。當時一份報章才三毛錢…現時辦報需龐大財力,私人辦報漸趨不可能。」互聯網低成本發佈,成大勢所趨。然而,他回溯從前報人經營手法老練,「一人辦報,二十八專欄一手包辦」。反觀今日成立個人網站之易,便於生存。縱有一定讀者及角度,但恐防網上極流行的不專業的報導形式,威脅媒體公信力。「漸漸有『奇型怪狀』的報導方式,變為主流…形式鬆散。」並強調,「一人發佈,也不代表不需要認真。」<br><br> '''小說文壇青黃不接'''<br> 「寫小說過程痛苦,但成就感高。」他以吃食為喻,如同尋找一特色餐廳,長途跋涉,但旅途,也是種享受。他指,現時小說著重表達手法,以卡夫卡這先鋒小說家為例,《變型記》中男主角一朝成蟲,無解釋原由。反之,狄更斯《雙城記》敘事手法傳統,易於理解。小說演變,科幻、形式主義,對小說創作,影響深遠。然而無論何種表達手法,他慨嘆:「香港文壇上下兩代青黃不接,抱持漫長敘述慾望,專注寫小說的漸少。」 |}
返回到
周顯:傳媒寫者貴自重-新媒體挑戰重重
。
檢視
頁面
討論
原始碼
歷史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航
首頁
社群入口
現時事件
近期變動
隨機頁面
使用說明
搜尋
工具箱
鏈入頁面
相關頁面修訂記錄
特殊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