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各位先登陸 (studentID,Moodle 密碼登陸),後編輯
請各位使用左方之工具列上的
上載文件
連結上載習作相關的相片
原始碼
出自香港新聞網 - 樹仁新傳系學生實習習作
手機智能化 新聞現變革
的原始碼
跳轉到:
導航
,
搜尋
根據以下的原因,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:
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:
用戶
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。
[本網記者卓成家4月3日訊]智能電話已經成了不少市民生活的一部份,同時也為新聞業帶來了變化。南華早報數碼發展編輯史提芬.昆尼 (Stephen Quinn Digital Development Editor,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)今在樹仁大學表示,智能電話的出現,帶來了「MOJO」,即流動電話新聞學 (Mobile Journalism)。 '''科技進步 惠及記者''' 史提芬.昆尼表示:「Technology will get faster and tools will get better」(意即科技愈是進步,傳訊工具功能也得以提升)。昆尼指出過往記者報導需要大量設備,採訪過後又要透過電腦整合才傳送到電視台,過程耗時且成本昂貴。昆尼認為智能電話的出現,令記者能在短時間內把影像、聲音等資訊實時發布,使新聞更具即時性,此種採訪和報導方式形成了流動電話新聞學。 昆尼又表示,他的學生惠斯勒(Whistler)在上屆冬季奧運會中,即使在雪山,透過智能手機在短短二十分鐘便把報導結合影像和聲音傳送出去,遠快於其他傳媒。 '''職業記者有別於人''' 昆尼表示科技進步,使大眾透過智能手機隨時隨地發放資訊,但仍與專業記者有別。昆尼認為專業記者有別於普通市民,記者需遵守和維護新聞道德。雖然智能手機使記者可在不讓人發現的情況下,隨意地偷拍其他人,但作為一個專業記者卻不會容許自己做這些事。 --[[使用者:115127|115127]] 2012年4月3日 (二) 23:58 (UTC)
返回到
手機智能化 新聞現變革
。
檢視
頁面
討論
原始碼
歷史
個人工具
登入
導航
首頁
社群入口
現時事件
近期變動
隨機頁面
使用說明
搜尋
工具箱
鏈入頁面
相關頁面修訂記錄
特殊頁面